每到寶貝的吃飯時間,就是很多家長的頭大時刻,一頓飯常常都要吃上一個鐘頭甚至二個小時以上,怎麼催促、好說歹說、條件交換、使出混身解數都沒用,孩子不是一口飯含很久,就是跑來跑去,每吃完一頓飯就讓許多家長筋疲力竭,但在學校卻都完全不是這回事,不但吃得多,還吃得很快,寶貝到底是怎麼了?老師是怎樣辦到讓寶貝乖乖吃飯的呢?
下列幾個實用小方法,提供給各位家長參考:
(一)環境及氣氛
很多家庭在吃飯時,通常都會邊吃邊看電視、聊天、講電話或有些人還在一旁忙其他事,造成同一空間有許多讓寶貝「分心」的事同時進行著,當然就會延長吃飯時間。建議家長營造一個「專心」吃飯的氣氛,吃飯時間除了吃飯這件事以外,其他事都先暫時停下來、電視關機、手機關震動,把令孩子「分心」的因素去除,孩子自然會很快地就把飯吃完。
(二)大嘴巴
把孩子當成(比喻)是小恐龍、鯊魚或其他孩子喜歡的動物,在孩子吃進第一口時,出其不意用驚訝的表情及聲調對孩子說:「哇!今天的小恐龍好厲害呀!大嘴巴,吃好大口還吃那麼快呀!嚇我一大跳耶!我也要跟你比賽。」這樣一來,孩子既能在愉悅的氛圍之下快快用餐,還能在時間內快快吃完。
(三)飯後小活動預告
在吃飯前就先預告飯後的小活動,例如:可以吃布丁當甜點、玩某樣玩具、聽故事或陪家長去散步…等,在孩子上桌(入座)後,跟孩子講好長、短針指到指定時間之前要吃完,否則就無法進行飯後小活動,接著每隔三~五分鐘提醒孩子還有幾分鐘,這樣一來,孩子為了能進行飯後小活動,就會努力地達成任務哦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